終于來了|不一樣的基金投顧時代!
闊別文壇很多年的韓寒,拍電影依舊是金句不斷。
「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,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?!?/strong>
2014年,《后會無期》電影里的這句臺詞,一定能擊中很多人。
冷靜下來想想,這些年你喝了多少雞湯?
又真正做好了哪些事。
殘酷嗎?
當然。在基金公司工作這幾年,經歷越多,這句話的力量更加嗡嗡作響。
這些統計數字
不能視而不見
基金業協會2017年度投資調查顯示。①
近15年,股票型、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是14.1%跟6.9%。
買股票基金,只要能賺上個平均收益,每年14.1%,算上復利,對于普通人來說已經非常好了。
別急著笑,殘酷的現實來了。
受調查客戶,相同時間段盈利的占比僅36.5%。
換句話說,雞湯是什么?
是基金公司的確發揮了投資的專業水平,賺到了超越市場的回報率。
但,現實又是什么?
是10個基民里6.5個在虧損。
這,還僅僅是協會的一項抽樣調查。
賺錢的3.5個人,有多少是買貨基賺的?
不得而知。
比起這些,還有個數字更加刺痛基金從業人員。
3.35分。2017年,基金個人投資者對基金行業的平均滿意度,滿分5分。
如果考試滿分100,我們拿了剛剛及格的67分。
受人之托,僅僅只拿個及格分,肯定不是初心。
但,這。就。是?,F。實。
道理我都懂
做起來就懵
來公司那年,二舅經常說一句話:
「初心未改,但也要認清現實殘酷?!?/strong>
殘酷的僅僅是上面的數字?
絕不是。收益率、盈虧比例、基金排名、指數點位,投資的世界里充滿數字,而把這些像洋蔥一樣一層層撥開,剩下什么?
人性。
人性是什么?人性里有太多的東西,但今天我們只說一點。
焦慮感。
這種感覺其實可以總結成一句話:
「怎么又跌了,趕緊賣吧;漲了這么多,太棒了,趕緊買?!?/strong>
在這種焦慮感的驅使下,市場低位的時候,人們會擔心虧損擴大而不愿意買入甚至不斷拋出;市場火熱漸入高位之時,人們又會擔心錯過跑步入場。
《2018年度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》里面提到:
「近半數的投資者在虧損幅度不到30%時,已經會有強烈的焦慮感?!?/strong>
這些強烈的焦慮感,總結成一張圖:
細細地品。
在這個圖上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影子。恭喜!
我們都是正常的普通人。
就是認清了人性的現實,這幾年,行業里面一直在做一件事——投資者教育。
讓客戶更懂一點,更能克服人性一點。
有作用嗎?
當然。
但,這就夠了?
你看到了,遠遠不夠。人性是本能,與本能作戰談何容易。
普通人投資,不是做公益,不是為情懷。人民最樸素的愿望其實很簡單,賺錢。
客戶在滿意度上只打了個及格分,就是在告訴我們:
拜托,讓我多賺點。
不斷嘗試
永不止步
Wind統計,僅以今年為例,截止10月31日,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共有3329只,凈值取得正增長的就有3252只,占比接近98%。
也就是說,年初的時候,隨便買,極大概率也是賺錢的。
虧損,最大的可能是買賣的時點不對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。
A基金今年上半年凈值從1元漲到1.5元,漲幅50%。你在年中時買入,過了3個月,凈值跌到1.3元,你虧損了13.3%,但產品今年實際還是漲了30%。
明白了吧?
這就是痛點,基金賺錢,基民沒賺到。
所以,在買賣時點這個問題上,整個行業做了太多的努力。
光是基金定投,投入的宣傳、系統、人力等資源就不計其數。
前年開始,銀行、券商、基金公司、互聯網平臺主推的一些智能投顧也是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。
但,這些嘗試有個共性。
買賣的選擇權,依舊還在客戶手里。
以傳統的智能投顧為例,持倉的基金調整比例、品種、數量等等都需要客戶確認。
選擇權交給客戶,“跟”或者“不跟”就成了人們心中的焦慮。
一次調倉沒跟,其實就已經失去了投顧的意義。
所以,證監會《投顧試點》應運而生:試點機構可以代客戶做出具體基金投資品種、數量和買賣實際的決策,并代客戶進行基金調倉。
是否投資的選擇權在你,但如果你選擇了我,后面的買賣由投顧來做。
南方基金,有幸成為五家試點機構之一。
“司南智投”正式上線,個性化深度定制、全市場精選標的、智能多策略匹配、專業團隊全程管理。
電影《后會無期》里,馮紹峰飾演的東極島島民—馬浩漢有一句臺詞特別好,祝福投顧試點業務:
「進一步,海闊天空?!?/strong>